亚洲最大看欧美片,亚洲图揄拍自拍另类图片,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呦,日本在线精品视频免费

  • 站長資訊網
    最全最豐富的資訊網站

    Arm 塑料芯片登 Nature:0.8μm,首款柔性原生 32 位微處理器

      7 月 23 日消息,當地時間 7 月 21 日,Arm 首款基于柔性塑料的 32 位微處理器 PlasticARM 刊登在了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

      PlasticARM 由 56340 個 NMOS(N 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晶體管和電阻器組成,面積為 59.2mm2,時鐘頻率最高可達 29KHz,功耗僅為 21mW。PlasticARM 采用了薄膜晶體管(TFT),可以彎曲到曲率半徑為 3mm 的程度。

      這款微處理器由 Arm 投資的英國柔性 IC 制造廠商 PragmatIC 制造,采用 FlexLogIC 200mm 晶圓工藝,芯片制程為 0.8μm,具有低成本大批量制造潛力。

    Arm 塑料芯片登 Nature:0.8μm,首款柔性原生 32 位微處理器

      01. 長跑 6 年,可用于物聯(lián)網等低功耗場景

      在過去的 20 年中,存儲器、傳感器、電池、發(fā)光二極管等都出現(xiàn)了低成本的柔性解決方案。但是微處理器方面,人們卻只能將硅基微處理器管芯集成到柔性基板上,從而得到柔性化的微處理器。而這一方案,需要采用傳統(tǒng)的芯片制造工藝,成本過高,遠無法達到日常用品智能化的要求。

      根據論文,PlasticARM 并非要取代傳統(tǒng)的硅基芯片,但它可以真正地讓飲料瓶、食品包裝、服裝、繃帶、可穿戴設備等日常用品實現(xiàn)智能化。

    Arm 塑料芯片登 Nature:0.8μm,首款柔性原生 32 位微處理器

      ▲ Arm 時任 CTO Mike Muller 在展示塑料芯片樣品

      基于此,Arm 早在 2015 年就透露了基于 Cortex M0 的塑料片上系統(tǒng)(SoC)研發(fā)計劃。在 11 月 24 日的 Arm TechCon 上,時任 Arm CTO 的 Mike Muller 展示了塑料芯片樣品,他還暗示這種設計可以應用到物聯(lián)網等低功耗應用場景中。

      在活動中,Mike Muller 與 PragmatIC 的首席執(zhí)行官 Scott White 進行了電話交流。但當時 PragmatIC 還在忙于開發(fā)一個模擬組件庫,其時間表并不明確。

      時間流轉到今日,長跑 6 年的柔性塑料微處理器終于正式發(fā)表,這是否又意味著全智能化時代的步伐正在臨近呢?

      02. 采用 0.8μm 工藝,邏輯門超 18000 個

      PlasticARM 采用了 PragmatIC 的 0.8μm 工藝,在其位于英國塞奇菲爾德的“fab-in-a-box”晶圓廠中制造。

      研究人員稱,PlasticARM 擁有超過 18000 個邏輯門,比之前的柔性集成電路高 12 倍,是迄今為止最復雜的柔性集成電路。而在 PlasticARM 的基礎上,人們可以構建低成本、可彎曲的智能集成系統(tǒng),實現(xiàn)真正的“萬物互聯(lián)”。

      PlasticARM 也不完美。據悉,Arm 正在開發(fā)低功耗單元庫,可支持多達 10 萬門的塑料設計,以解決柔性塑料的散熱問題。但是 PragmatIC 的 NMOS 技術可能無法實現(xiàn) 10 萬門的遷移,需要采用 CMOS 技術,而這可能還要花費數年的時間。

      盡管如此,研究人員預計,未來十年,PlasticARM 將把超過 1 萬億個產品集成到數字世界中,為生活、科研、商業(yè)等多個維度帶來改革契機。

      03. 采用薄膜晶體管,成本較低、可彎曲

      相比當今常用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MOSFET),Arm 采用了薄膜晶體管(TFT),其在厚度、整合性和制造成本上都有著顯著優(yōu)勢。

      在制造工藝上,研究人員選擇了柔性電子制造技術,該技術也被稱為天然柔性加工引擎(natively flexible processing engine)。采用了這一技術制造的金屬氧化物薄膜晶體管成本較低,尺寸也符合大規(guī)模集成的要求。

    Arm 塑料芯片登 Nature:0.8μm,首款柔性原生 32 位微處理器

      ▲ 配有 I/O 的柔性 Arm Cortex-M SoC

      值得一提的是,PlasticARM 相比最近發(fā)布的柔性機器學習硬件,通用程度更高,還支持豐富的指令集,可以用于編寫機器學習等各類應用程序。

      PlasticARM 主要分為 3 個層次,分別是 32 位 CPU;包含 CPU 和 CPU 外設的 32 位處理器;以及包含處理器、存儲器和總線接口的片上系統(tǒng)(SoC),SoC 也就是 PlasticARM。

      其 CPU 為支持 Armv6-M 架構的 Arm Cortex-M CPU。和 Cortex-M0 + 有所不同的是,為了節(jié)省 CPU 面積,Cortex-M CPU 的寄存器被安置到了隨機存取存儲器 RAM 中。而且兩個 CPU 彼此二進制兼容,還與同一架構系列下的其他 CPU 兼容。

      由于該 SoC 與 Arm Cortex-M 類處理器兼容,因此它可以搭載現(xiàn)有的軟件/工具,無需建設新的軟件工具生態(tài)。

      處理器由 CPU 和與 CPU 緊密耦合的內嵌向量中斷控制器(NVIC)組成,用于處理來自外部設備的中斷。

      除了 32 位處理器,SoC 還有存儲器(ROM/RAM)、AHB-LITE 互連結構和邏輯接口、總線接口等部分。

    Arm 塑料芯片登 Nature:0.8μm,首款柔性原生 32 位微處理器

      ▲ PlasticARM 結構(左)與 2 款 CPU 對比(右)

      04. 結語:PlasticARM 或成“萬物智聯(lián)”基礎

      隨著 PlasticARM 的問世,可穿戴設備、電子皮膚等或將迎來新的發(fā)育機會。雖然其制程較硅基芯片較低,但是 PlasticARM 低成本、低功耗、可使用現(xiàn)有軟件工具的特性,或許能夠成為很多行業(yè)突破的良機。

      雖然 PlasticARM 還沒有實現(xiàn)商業(yè)化,但展望未來“萬物智聯(lián)”時代,今天將會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lián)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

    贊(0)
    分享到: 更多 (0)
    網站地圖   滬ICP備18035694號-2    滬公網安備310117028898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