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76歲的顧小鳳是國內最早從事手寫識別技術研究,同時也是該領域最為高端的專家之一。離休之后他除了擔任北京捷通華聲語音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捷通華聲”)手寫識別技術方面的顧問外,更多時間花在為學術刊物審稿上,并且還抽空喂養(yǎng)著幾只流浪貓。
不僅見證了國內手寫識別技術從無到有、上世紀90年代“萬碼奔騰、千筆如林”的輸入時代、手寫技術的后PC(個人臺式機)時代,也為推動整個進程做出了卓越貢獻。
“手寫識別技術最初在國內并沒有引起多大重視、專門研究的人也不多,就連我當時也并沒有想到能夠發(fā)展到今天這個地步?!鳖櫺▲P坦言。
從OCR到聯機手寫:國內手寫識別先驅之一
顧小鳳,北京大學教授,1934年生于上海,1964年北京大學畢業(yè)后留校任教直至離休。
在手寫識別領域,他憑借《計算機——激光漢字編輯排版系統(tǒng)》項目躋身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同時亦是中國專利CN87104719.5“用計算機及圖形輸入板制作高分辨率漢字字形的方法”的第一發(fā)明人。
手寫識別技術上世紀80年代初在中國正式起步,然而最初這一技術并不被看好,因為手寫板作為PC機的外設可有可無,從事該領域的機構寥寥無幾。
“北京大學涉足手寫輸入的契機主要來自日本松下電器公司的一次邀請。當時他們有一款文字處理機產品但只針對日本用戶,主動與我們聯系希望能夠加以漢字識別方面的改造。北大計算機研究所出了3個人去日本待了3個月,與松下的技術員一起工作。我們也由此對手寫識別技術產生了興趣?!鳖櫺▲P回憶道。
手寫識別技術主要分為手寫OCR和聯機手寫兩大類,后者在國內的發(fā)展歷史更短。
1985年,北京大學介入手寫OCR的研究,課題組由顧小鳳主持。1990年7月成果通過機電部主持的鑒定,居國內領先地位。1992年5月完成了該系統(tǒng)的商品化工作。
1990年開始,顧小鳳和他的課題組又馬不停蹄地開始了聯機手寫字符識別技術的研究。在他的記憶中,除后來創(chuàng)建漢王科技的劉迎建1980年前后已有相關的產品外,大陸僅有北京大學、巨人集團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3家機構進行聯機手寫技術的開發(fā)。
到他1998年離休時,課題組已經拿出了數個版本的成果,并形成產品由北大方正經銷,但遺憾的是北大方正對該產品并不看好。
顧小鳳對此解釋稱:“國內手寫識別技術起步相對冷清的局面,我也經常思考和與同行交流,結論是可能鍵盤輸入發(fā)展太快,上世紀80、90年代時鍵盤輸入法層出不窮?!?/p>
而后PC時代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冷清局面。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手機的出現,大大拓寬了聯機手寫的應用范圍,最終造就了今天的輝煌。
與最新電子產品掛鉤–聯機手寫應用前景廣闊
目前聯機手寫技術在眾多電子產品,包括最新潮流的Android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上都已經成為標配功能。顧小鳳明確指出,之所以聯機手寫能夠在“萬碼奔騰”的輸入時代開創(chuàng)出自己的格局,與其應用特點有關。
“與其他輸入法相比,聯機手寫有兩大截然不同點–第一它能夠配合小型的移動通信設備,鍵盤輸入在這些設備上實現起來很困難?!彼告傅纴?。
“第二有專家呼吁電腦用得熟后,很多人寫字寫不好了,而且錯別字一大堆,這跟我們平時手寫訓練匱乏有關,而聯機手寫恰恰能夠將現今的計算機技術與傳統(tǒng)的手寫方法結合在一起,保證了寫字的習慣。這兩個特點是其他任何輸入法都無法取代的?!?/p>
除此之外,聯機手寫不僅僅是一種輸入法,更有其他領域的用途。
“一個是可以用于漢語教學,作為教學工具。還有一個就是鑒別身份的工具,比如聯機手寫的筆跡驗證可用于銀行支票。”
談及未來聯機手寫的進一步發(fā)展方向,顧小鳳指出,在應用領域將擴展到新的電子產品上,就如今天擴展到掌上電腦和手機上一樣:“推動該技術走向商用最重要的因素還是電子產品的發(fā)展,有新的產品出來后一定要抓緊時間看能不能用上,能夠用上就一定要迅速進入?!倍谖淖址矫?,也將從目前國內主流的漢字擴展到少數名族文字。
攜手捷通:“張連毅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感動了我”
2001年,顧小鳳被張連毅的捷通華文請出山,以其十多年的手寫識別技術研究應用經驗,指導研發(fā)團隊開發(fā)出國內外領先的漢字手寫技術與產品。
張連毅在業(yè)界也堪稱奇人,出身清華大學的他做過學生會主席也擔任過企業(yè)高管,出過國也在MBA學業(yè)未完就回國創(chuàng)業(yè)。然而當回顧與捷通華文結緣時,顧小鳳笑稱對手寫識別技術的執(zhí)著讓大家結緣。
然而當時聯機手寫市場已呈井噴之勢,請顧小鳳出山的并非捷通華文一家,張連毅隔三岔五就給顧小鳳打電話、登門拜訪,最終戰(zhàn)勝了其他對手。今時今日,張連毅仍對此頗為得意,而在顧小鳳看來,張連毅對知識和人才那種骨子里的尊重是他決定出山的根本原因。
此后,顧小鳳的得意弟子李健也在導師的極力促成下,最終從英特爾中國研究院來到捷通華文擔任技術負責人(捷通華聲與捷通華文業(yè)務合并后,任捷通華聲總工程師)。在兩位技術專家?guī)ьI下,捷通結束了購買其他廠商技術做產品的時代,走上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
“作為一家中小型的民營企業(yè),從捷通華文到今天的捷通華聲,在國內并沒有得到強有力的支持,本身處于不利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這家企業(yè)斗志頑強、不屈不撓,不僅堅持下來而且有了很大成就。除了張總本身對專家的重視外,這一點讓我特別有感觸?!鳖櫺▲P總結稱。
在他看來,目前捷通華聲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除了手寫識別技術外,還擁有語音合成、語音識別技術等多項智能人機交互(HCI)技術–這些技術相結合,在解決一些難點問題的同時,也大大豐富了產品線。比如Android屏幕變大而且是全觸屏,電子書閱讀器和平板電腦屏幕更大,對手寫識別技術要求行識別、多字識別,這種情況下從充分滿足用戶體驗角度來看,應用到后臺語言的模型、語義分析包括語法糾錯,單一做手寫識別的企業(yè)是無法做到的。
顧小鳳數次謙遜地表示,在手寫技術識別方面自己其實出力不多,做的是與當時其他人一樣的事情:“如果非要說貢獻,應該是和其他人一起‘你追我趕’地推動了在這一技術領域的競爭,從而促進了技術的進步。如果說市場上僅有一家企業(yè)只用一種技術,那么技術本身也不會發(fā)展到今天的水平?!?/p>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