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以為阿里們能專美新零售生態(tài)演進路徑。就在它借盒馬鮮生、無現金超市及資本力推動新零售落地之際,京東儲備多時的零售革命項目也開始引爆。
過去兩天,尤其昨日,這家巨頭借助零售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發(fā)布會公布了落地路徑:2017年底前,將在全國開設300多家以3C為主的零售體驗店,通過技術、數據、場景驅動線上線下融合,重構零售業(yè)格局。
聽上去,基本描述不如阿里無現金超市、盒馬性感、生動。但若仔細考究京東3C零售體驗店路徑,就能體會到,兩大巨頭各有千秋,阿里是很牛逼,但京東同樣有它強大且獨特的競爭力。
略微展開來說。
你能看到,與阿里選擇生鮮、超市作為入口作為突破口不同,京東這次集中在3C零售領域。
這里當然有話外音。你知道3C品類是京東發(fā)家的基礎。過去多年,阿里、蘇寧、國美都曾說要超越它,用了種種法,但時光到了2017年Q2末,京東仍是這一領域的霸主,號召力越來越強。選擇這領域作為突破口,至少有它強大的SKU、品牌、品質、供應鏈等優(yōu)勢優(yōu)勢。
另一原因,則跟這一領域的科技屬性、創(chuàng)新實踐緊密關聯。相比其他零售門類,它更愿落實前沿探索,采用新技術等改造自身。
就是說,從這一入口出發(fā),借助京東平臺品牌輸出、創(chuàng)意輸出,會有更高的信任度,更便于快速引爆零售變革,形成示范效應。
這是路徑差異。但這并不能直接反應京東零售革命富含的競爭力。事實上,京東之家、京東專賣店的形態(tài)里,有整個生態(tài)體系的輸出,涵蓋了品牌、產品、營銷、技術、物流、金融等全方位的能力,堪稱京東在B、C兩端尤其零售基礎設施服務上的一次全面軍演。
譬如京東之家吧。它的表層,你至少會有三重不同的感受:一、品類個性化;二、場景化;三、沉浸背后的技術要素。

表層之下,則深藏著京東強大的供應鏈、智能技術、大數據以及消費洞察力。是啊,如果供應鏈弱勢,你不太可能整合如此豐富的SKU;如果沒有技術、數據尤其豐富的消費者畫像支撐,當然也需要每個區(qū)域市場特定商品、服務及消費趨勢的洞察,你不可能做到生活場景化、品類個性化、千店千面。
這只是更多容易看到的2C部分。其實,在外界看不到的背后,更有京東面向B端提供的平臺級解決方案。
必須提到JD Smart與京東萬家。它們是基于京東10多年大數據、供應鏈、物流并結合線下門店特點沉淀下來的兩套線下門店運營解決方案。前者不僅是京東之家,京東3C專賣店的支撐,同樣也是京東百萬專賣店、母嬰之家的支撐,而且正朝更大范圍的傳統(tǒng)零售行業(yè)滲透;而后者則是京東提升前端門店體驗的核心平臺。
單獨說說JD Smart。這個方案不像前端入口場景那么性感、充滿感性體驗,但它絕對是京東零售革命的重磅產品依托。它背后隱含著京東行業(yè)痛點的捕捉,尤其是庫存周轉問題。
一個例子是,京東之家綜合毛利率為8%,遠不如許多傳統(tǒng)超市的20%-30%,但京東之家每家門店都可以贏利,而傳統(tǒng)陣營大部分處于虧損。這背后就是JD Smart作用的精髓。
中國線下超市平均庫存周轉50天左右。而京東JD Smart可實現30天。這背后,主要跟它借助強大的數據尤其幾億用戶畫像、LBS、商圈數據,智能供應鏈、高效物流打造的的第四張網B2B網絡以及城市眾包網絡有關。它可以實現門店日常精細化管理。
你能看到,JD Smart、京東萬家與2C端結合后,就能體現京東集團強大的整體優(yōu)勢,那就是它提供是端到端的整體解決方案,從工廠到門店到消費者。這里面,自然,再度展示了技術、數據、物流、金融的整體基礎設施的開放能力(門店將獲京東供應鏈金融全力支持,提供結算、傭金發(fā)放等全套解決方案,并為線下會員體系提供授信)。
這部分,很容易被外界忽視。老實說,相比阿里們,京東2C端過去的玩法還是略顯稚嫩,但前端性感的比拼,并不能真正完整反映京東整體的競爭力。京東的后臺與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整體不遜阿里們。
如此,在整個零售革命的背景中,京東集團的業(yè)務版圖就有了相當出色的結構主義魅力:基礎設施與面向C端的產品、營銷、品牌服務等功能,可像積木一樣重塑人、貨、場,重構價值鏈。
而場景定義、行業(yè)賦能,體系輸出,也能讓龐大的京東變得非常靈活、精益、敏捷、富有效能,最大限度消除大公司病。記得618當天,劉強東郵件里對官僚氣息發(fā)出過危機警告。在我們看來,這不是單一問題,而是整個公司變革的一部分。當京東組織與業(yè)務架構出現上述一幕后,危機會因組織創(chuàng)新、效能提升而得以消除。
與阿里相比,京東的零售革命路徑確實不夠性感。阿里更多通過資本與獨立的實踐推動開放,雖然同樣富有成效,但初期多少顯得太過控制。

如果對比無人超市、盒馬鮮生們與昨日京東3C零售體驗店策略,會感受到京東的步伐更務實,更多通過合作伙伴的力量,帶有更多開放特征。這與過去一段劉強東渲染的意識吻合,也是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本質,那就是基礎設施的開放,零售即服務的意識。
這一點,你也能從京東零售體驗店踩過的坑體會到。從最初的O2O掃碼購到店中店、樓宇店、臨街獨立店,再到現在與商業(yè)綜合體或商圈結合的路徑,一路試錯不斷,但就像京東副總裁、3C事業(yè)部總經理胡勝利的話說,“不試,不頭破血流,不會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所有踩過的“坑”都已轉化為京東的商業(yè)價值,所以也才敢今日公布,并樹立年底的拓展目標。
胡勝利有一個詞打動了我,就是京東集團面向未來的變革,也是一場“自我吞噬”。它傳遞了京東自我顛覆的勇氣。
京東零售革命能否星火燎原?
從開放精神與基本路徑來說,我確實看好它的未來。但對標它與阿里們,這里并沒有任何褒貶之意。因為,它們以及更多同行或傳統(tǒng)陣營的企業(yè),所作的探索還只是初級形態(tài)。今日的局面,5年之后,可能只是行業(yè)的常識,根本不會再刻意講述。無論是第四次零售革命,還是新零售,都會在不斷地實踐中獲得新生。整體來說,京東與阿里的探索,路徑有差異,但許多核心理念基本雷同,尤其是基礎設施的開放層面。
恰恰相反,這一時刻,我們反而更需要將視線轉向兩大平臺之外的變革力量。
胡勝利提到一個細節(jié),生動地說明,零售業(yè)變革意識越來越強。去年10月份,某大品牌某品類一把手,跟他跑到江蘇常州市下面一個鎮(zhèn)子,一起考察京東末端配送網絡和服務中心。那時,京東之家根本還沒開,但他就想深入了解零售變革方向,作為品牌商,必須提前探索。
我們覺得,當這種品牌商的意識越來越明確、堅決,中國零售生態(tài)的未來一定會更快迎來壯觀一刻,并最終成為引領全球商業(yè)變革的先導。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